沉痛悼念耿德章名誉会长
耿德章始终心系学术交流和期刊建设,始终把繁荣学术交流★◆★◆■,完善学科体系、提高学科水平作为学会中心任务。他发起和策划了旨在加快青年人成长的中国康复医学会首届青年论坛,在会长任期之内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领军人才,增强了学术交流的青春气息和旺盛活力,为促进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队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十分关心期刊编辑工作,重视期刊编辑质量和学术影响◆■★,支持和鼓励拓宽期刊专业覆盖领域■★■■◆。在他任期之内,学会所属科技期刊的种类由1种增加到8种★★■■◆★, 其中《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都已成为学会期刊群的靓丽名片■■,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他参与组织了康复医学及相关领域若干重要的专业书籍编著★◆◆◆,先后促成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康复医学分册》《康复医学》《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和《中国康复医学》等专著出版,还亲自主编了《中国保健全书》《中国老年保健必读》等专业参考书目,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知识财富◆★。
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常务副会长■★◆,第三■◆■★◆■、第四届会长,第五、第六届名誉会长,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创建和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深受全国康复医学工作者尊敬和爱戴的耿德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在1997年6月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耿德章当选为会长(至2007年10月学会“五大”召开任期届满卸任)。在为期10年的会长任期内,他以加快学会发展和学科进步为己任,鞠躬尽瘁,恪尽职守,组织和引领全体康复人积极进取,再接再厉,续写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耿德章十分关心学会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为学会办事机构的正常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主动了解学会专职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想方设法为学会员工解决了诸如住房、户籍等诸多实际困难,展示出勇于担当、崇尚务实的人格魅力和宅心仁厚◆◆◆■★、平易亲和的长者风范。
1987年5月,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两项重要决议:1,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1988年7月经卫生部报请国家科委批复同意),学会理事长改称会长;2,学会办公地址由石家庄河北省卫生厅迁至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在此之后,耿德章为迎接学会办事机构转移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从办公用房、人员配备、经费支持以及工作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1988年9月,学会办事机构和《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辑部正式迁至北京,耿德章接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和《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学会建设和发展自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耿德章积极倡导和大力助推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为加快康复医学专业队伍的发展壮大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多次强调人才是事业之本,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7年和1992年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邀请相关专家和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试行)》以及PT、OT教学大纲等专业标准,由卫生部审定后印发,为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工作的规范发展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耿德章思维敏锐■★◆◆◆■,视野开阔,胸怀大局★★◆◆★■,志存高远。承办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SPRM)学术大会■◆,是几代中国康复人的共同心愿,也是扩大我国康复医学国际影响,展示我国康复医学发展成果◆◆◆■,提升我国康复医学学科水平的重大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耿德章以对学科发展的前瞻性预判和大局观,敏锐意识到在我国举办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大会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多次接见来访的ISPRM官员和学者表达申办意向,积极联系中华医学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康复医学会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协同南登崑教授、卓大宏教授、李晶教授◆■■★、吴宗耀教授等学界前辈和励建安、李常威、区结成等内地◆■■、香港在国际康复医学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学者,以及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的部分中青年专家,多次组织召开ISPRM大会申办筹划会议■★★■◆,就申办工作的相关事项达成共识◆◆■★★◆、形成合力。组建了ISPRM大会申办委员会和工作专班,亲自主持和审定了申办标书论证与工作流程,2005年4月率中国康复医学代表团赴巴西出席ISPRM第三届学术大会并参加第五届大会竞标申办,为两年以后ISPRM第六届大会的申办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耿德章胸襟坦荡,宽厚包容◆■,广纳贤才◆■◆★■,知人善用★■◆■◆■。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协调能力,为事业发展凝聚起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秀学科带头人队伍。老一辈学科先驱与他成为人生挚友和事业伙伴,更多的中青年专家视他为成长之路的忘年之交和智慧长者。他大力倡导康复医学领域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在学术民主的氛围存和升华,不拘一格吸纳和团结各类专业人才,支持优秀青年学者在国内外学术讲坛脱颖而出,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不断壮大和繁荣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呼吸康复视野的拓展◆运动控制训练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fMRI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居家康复指南◆超声技术在脑损伤后脑功能检测与神经调控中的应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性卒中大鼠脑功能的影响◆孤独症鼠模型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通路的动态变化研究◆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稳态探讨巨刺法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运动功能机制的研究◆骨科康复高质量发展战略行动◆推进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康复组合(ICF-RS)的临床应用及其功能等级转化研究◆脑机接口框架下的人工智能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意识障碍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初探◆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中国癌症患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
耿德章高度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对学会工作的指导,不断强化学会的桥梁和纽带功能,积极争取有利于学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政策支持■★■,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助力学会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他主动联系政府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决策咨询和提供政策建议,特别是在1990年卫生部发布《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首次提出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具体要求、1991年三部委共同发布《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以及1996年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的政策形成过程中★■■,协同顾英奇会长◆■◆、陈仲武名誉会长等前辈积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促进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各类康复医疗机构的规范建设与管理贡献了学会力量。即使在2007年从学会会长岗位卸任后担任名誉会长期间,耿德章仍然心系学会和学科建设,多次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经常向政府主管部门和有关方面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一线康复从业人员诉求◆■,彰显了对学会和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深情眷恋★★■★■◆。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现代康复医学引入我国创造了条件。为支持和扶植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卫生部自1980年起多次组团赴国外考察康复医学,派遣访问学者出国研修,学习汲取国际康复医学的学科架构、教育体系、运行模式和立法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在积极探索和借鉴国际康复医学先进经验和发展理念的同时,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我国康复医学工作。1983年4月卫生部党组同意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1984年12月召开第一次全国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1985年6月国家科委批复同意创办《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86年1月召开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全面拉开了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历史帷幕。
1987年2月,耿德章从原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的岗位调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不久,即受顾英奇会长委托组织召开了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就学会成立后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专业人才培训、分支机构设置◆■★■、办好《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以及整合相关部委康复资源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通盘部署★■◆★◆◆,推动了学会成立之初的规范运行和快速发展。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耿德章刚刚到一个全新的岗位任职★★,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挑战毋庸赘言,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仍然心系学会发展,主动承担并直接组织了这次学会理事会成立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也为之后学会办事机构移址北京奠定了基础。
在1986年1月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上,耿德章(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傅大为(时任河北省卫生厅厅长)、卓大宏(时任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当选为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协助顾英奇理事长(时任卫生部副部长)■★、陈仲武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研究会筹委会理事长),为创建伊始的学会发展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开启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创业历程。
前辈音容今犹在,泪眼潸然思故人。悲恸之余,缅怀耿德章对学会发展和学科建设倾注的满腔心血和卓越贡献,依稀看到了学会创建■■、发展和传承的历史脉络,感受到了一位优秀康复领航人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